今日全班的校外教學以廟堂及畫展實景考察為主。首先,以郭老師的淵博學識及藝術涵養為我們解說三峽祖師廟之瑰美處,讓我們讚嘆當時李梅樹大師,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精心搭建藝術殿堂。當西方聖家堂建築之始,而東方的三峽祖師廟也匠心擘畫融會東方最美的殿堂。

 

    從地理位置,三峽地區位居三角湧溪、六嵙嵌溪及橫溪三河交匯之處,略呈三角形,明初乃改其舊稱為「三角湧」(湧,閩南語『起浪』之意),一直到了日據時代,才改為今名「三峽」。

 

    清水祖師原由更有多種版本說法不一。根據記載:祖師,本名陳昭應,河南開封祥符縣人。祖師卜居清水巖,宋亡,隨文天祥並改裝僧侶,後跟從朱元璋滅元,朱太祖追念陳昭應公,敕封為「護國公」,其生前隱居於清水巖,故稱清水祖師。

 

    三峽祖師廟重建由李梅樹大師主導,其從小就對音樂、美術有濃厚的興趣,並時常在廟前嬉遊,因此,對廟裡傳奇忠孝故事有深刻的印象,這也對於日後重建三峽祖師廟宇建築上,多採用各種忠孝、節義為裝飾題材;其中還發生建廟之初,凌空飛降落一首簽詩,位鄰李大師身上之傳奇故事。重建祖廟大師對比例嚴謹,由於大師督工嚴謹,要求廟中作品比例及對稱均勻相同,此舉引起各匠師群不滿情緒,並以大師並非匠師無法以此對待要求,大師為平眾怒,親自雕刻石獅一對以技壓群,所以現放置於廟門口石獅,正是李梅樹大師親身雕刻的作品,觀其雙獅鬃毛層捲羅雲狀,以西式獅身而大膽不突兀的放置東方廟宇前,這種美學藝術如同中、西是一家之像。

 

    按規矩入廟需左近右出(以自身方向),意將自身不好、邪惡之物留於龍邊,從虎邊出來,表示重新開始光明。中間通常為「神道」(神明的出入道路,一般人是不走的)

 

    清水祖師廟最大的特色,是在於雕刻方面的成就,全廟的建築精神,完全移植於木刻、銅塑和石雕三方面上。

 

    進入殿中五門皆為銅門,前殿正門,並列哼、哈二匠(鄭倫和陳奇),兩邊則為四大金剛,代表風、調、雨、順,分持劍、琵琶、雨傘和花狐貂,代表著「風調雨順」。前殿東廳銅門取意加官、進祿,西廳乃簪花、錦簇,代表榮華、富貴。

 

    名匠林松老師傅所刻的「飛鳳」,是立體鳳凰的型態,現今全廟共有十六隻,隻隻都是精心傑作精巧的作品。藝師黃龜理,以「員光」人物雕作,從其雕作觀之,至少三層相架接,題材內容有三國、封神、教忠、教孝以及仙人傳奇等,觀者令人咋舌讚嘆不已。入三峽祖師廟前,必先觀其「壽樑」,其下刻有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十八羅漢等,「豎材下有雕工透光之吊茼,經緯交錯穩固基座。

 

    進入廟中各殿,前殿的三川、五門同為假四垂式屋頂,是屬於重簷式的作法。中殿為五開間重簷歇山型式。鐘鼓樓其造型精巧細緻,屋頂裝 飾為六龍護塔。

    根據石柱,可分為柱礎、柱身及柱頭三部份,它們與殿中木材僅疊在一起,沒有固接材料。柱身型式分為雙龍柱、單龍柱、花鳥柱及雕有對聯的圓柱。雙龍柱內為雕工達三層,雕刻非常細緻,雙龍柱稱為天翻地覆,以中殿中間的「 雙龍封劍金光聚仙陣」及邊間的「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」兩對為著。花鳥柱則是「百鳥朝梅柱」以老梅樹盤於柱上,柱上棲著各種禽鳥。其中中殿圓柱四對點金柱、附點柱是由台北「臺灣神社」拆除後,而由李梅樹教授購得的運回廟中使用。

 

    廟中牆堵上以內枝外葉法(透雕法),顯出畫面的豐富和立體感。水磨沈花法(陰雕),就是使圖案凹下去,只表現明顯的線條。壓地隱起法(浮雕),使圖案隱隱約約的浮出來,但與邊框還是保持同一平面,並未太凸出。剔地起突法(浮雕)把圖案之外的部份「剔」掉,使得圖案很明顯的凸顯出來。

 

    而銅塑的題材,包括了「孔子問禮於老子」、「精忠報國」、「木蘭從軍」、「臥薪嘗膽」、「蘇武牧羊」、「田單復國」等歷史題材。

  正殿屋頂上的結構,及為華麗致極,以西施嶺:在脊上再加脊,增加華麗的效果。排頭:在垂脊末端,有「盤子」來托住各種剪黏裝飾,有的是人物帶騎的武場題材,非常精緻細巧。雙龍:廟頂喜歡以龍來裝飾,因為民間相信龍能注雨以濟蒼生,有祈雨辟邪、壓制火災的作用。捲草:使脊線增加彎曲變化,看起來像是花草,又像 是浪花。

  正殿前的護欄,因為要承受風吹雨淋,因此採用堅硬木材,雕刻木獅所踏彩球都可滾動,球內雖小,但透雕裡刻有一條龍(來此據說摸獅頭會為摸者帶來無比好運)

 

    而下午,是參觀這學期教授我們美學的教授,「2009郭博州老師作品展--沉醉東風」50作品展。郭教授很愛護我們,將畢生所學畫創作經過,巨細靡遺一一說明,觀賞其畫作是一種「生命的旅程經歷」,從教授年輕時大學第一次創作得獎作品,畫中生、離、死、別、愛、恨、情、仇,流露郭老師少年慘綠時代;到

老師畢業作品,以台北動物搬去木柵動物園為主題,一度因所有教授皆否認畫作,恐造成無法畢業情景而留下男兒淚,愛師如何默默帶領教授出繪畫的「死亡幽谷」,往後其作品隱約多保有其師之法於其中。

 

    教授也透露其畫作中文簽名,因徐旭東一句話而消失於畫前,以致教授以後簽名都簽於畫背面。畫中創作有使用三塊畫組合而成一幅圖,左邊魚拓圖是手繪,紅藍對比鮮豔。而教授每階段畫作蛻變皆力求異中求同,以不同手法去認同「台灣」這個土地的次文化,作品以多次翻印曝光呈現台灣八家將文化,運用純色及版畫符號代表每一尊神將,將創作從生活中去發現「美」。利用台灣花布、貼、華陀五禽術反拓、五行相生相剋圖、道教八仙神話譜出一幅劇場背景圖,利用九仙過海,將台灣語言隱喻其中,其意為「逗熱鬧」 (台語發音)

 

    運用各技巧油畫、法、貼、撕布再開始,再歸零。一個畫家從見山是山,感受美麗的布拉格春天的塔頂;到見山不是山的心境,乾墨溼油裡乾坤轉變。期待,教授的見山又是山之作。

 

    每次上課最感謝還是郭教授的「無私」,真情流露毫無保留傳授一個創作藝術家的心境、想法、感覺及生理上的需求。這些寶貴的經驗,是我近期大量閱讀設計家的設計所說的語言,能以同理心感同油畫的「第一筆」及「最後一筆」為何的為何知道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